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演出活动

人生朝露,艺术永恒

  • 时间: 2025-01-24
  • 作者: CNSO
  • 来源: CNSO



恰逢法国作曲家拉威尔诞辰150周年,1月18日晚于北京音乐厅上演“钱骏平、玛丽亚·托莱多与中国交响乐团音乐会”。为致敬拉威尔与法雅这二位彼此有着不解之缘的大师,五部充盈着“西班牙情结”的经典之作汇聚于此。法国作曲家拉威尔追崇若明若暗的印象主义风格,振臂高呼着“为艺术而艺术”;而西班牙作曲家法雅曾在一次论及西班牙民族音乐时说:“我们的音乐必须以人民的音乐为基础,以民间舞蹈和民歌为基础”。当晚音乐会曲目的选择与排布上可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上半场为拉威尔的代表作《悼念公主帕凡舞》《丑角晨歌》与《西班牙狂想曲》,而下半场则选择西班牙作曲家法雅的“间奏与舞蹈”,选自民族歌剧《人生朝露》,以及芭蕾舞剧音乐《魔幻之爱》。

这是一部明晰生动、构思严谨、色彩艳丽、精心典雅的印象主义声景。宽幅动态范围内,指挥家钱骏平尽显绅士之风,柔韧细腻、逻辑清晰,将萦绕心头的情愫与坚定的意志皆揽入怀中;玛丽亚·托莱多也一起将艺术家的个人生命体验融入其中,实现过去与当下演绎的同频共振。

音乐会开篇便是拉威尔的《悼念公主帕凡舞》管弦乐版本,此作品本是作曲家学生时代的习作,也是最初的成名作之一。从标题上来看,法语确实应被译为“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但拉威尔也曾再三强调这“不是为死去的公主哀悼的歌,而是对已远去的帕凡舞曲的呼唤。” 在当时16、17世纪的欧洲,帕凡舞是身份的象征。开头的主旋律由圆号奏出,类似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暖调音色在意象的营造上似乎得以窥见历史的声音;弦乐大量使用拨奏,只见艺术家们手臂带动指尖缓缓拨弦,无需过强的爆发力,短促又不至于尖锐;竖琴轻快地弱奏,颗粒饱满;基础的旋律线条隐藏在上声部的流动性织体声部中,继而短小乐句发声后乐队声场立即收束。这一切都建立在乐队对声部纵向结构上的把控,钱指动作幅度灵巧,但细节之处明晰、咬合密实、松弛不失张力。在三次主题的逐次递进后,声部间缓缓进行音量传递。值得一提的是,在拉威尔1913年亲自演奏这部作品钢琴版本的录音中,尾奏部分在音量增强又渐弱的张力处理后以弱音收尾,反观这部作品的管弦乐版本中他寻求了更为理想、温润的音响效果以及早期“复合性”的乐思与美学倾向。

拉威尔曾对学生沃恩·威廉姆斯说:“在一切有生命的音乐中,都有一个含蓄的旋律轮廓。”他爱乐思表达之自由、爱古典形式之中正,更爱民间音乐之滋养。

第二部拉威尔的作品《丑角晨歌》亦是由作曲家本人的钢琴作品后配器而成的交响乐作品。在此作的标题旁作曲家本人加注西班牙语的“gracioso”,意为愉快、滑稽的人物形象,即“丑角”。台前的“小丑”笑脸迎人,而在中段则体现出他幕布之下的悲伤。此时更显得台前的滑稽逗笑是一种悲伤情绪的倾诉方式。首启弦乐拨奏,而后引出长笛。中段是一种类似于宣叙调式的内心独白。亚里士多德曾提出,“喜剧是对丑与滑稽事件的模仿。”喜剧的形式虽轻松愉悦,但表达的情感内核却是严肃沉重的。作品中采用在瓦伦西亚舞曲与弗拉门戈的音乐元素之上,辅之使用教会弗里几亚调式来为色彩增压。大量的变化音与含有叠置二度音的和弦,乐句于6/8拍强拍进入,随后在短促的弱拍上收束。节奏上的摇曳、晃动之感具有强烈的不稳定倾向,倒也是对“没有方向”飘摇迷茫思绪的贴切附会。开篇使用弗拉门戈舞曲节奏描绘小丑亦步亦趋进场时的神态,从而引入主部主题,轻松滑稽;中段速度放缓,色彩转而阴郁。指挥家钱骏平在动人之余同时兼顾了作品的宏大结构,乐队在注重弦乐铺陈的背景下紧紧粘合住和弦之间的过渡。作为拉氏钢琴作品配器改编成交响乐队版本的上乘之作,这不仅是一部交响乐作品的客观描摹,延伸出的是作曲家内心深处的独白。

法雅曾对一部作品有如此评价:“这首狂想曲让人吃惊的是通过运用西班牙‘流行’音乐的调式和装饰音型,所表现出来纯粹的西班牙特性丝毫没有被作曲家的自身风格所改变。”这部作品便是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其整体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首“夜的前奏曲”,不对称节奏使作品在基本脉络中更添动力,点缀上个别音符或简短动机加以反复,在朦胧的和弦中偏重描摹纯净的乐队色彩;第二首“马拉加舞曲”以西班牙南部马拉加地区民间舞曲节奏为显著特点,先由低音提琴拨奏出舞曲主题,继而由小号演奏出渐快式的第二主题。其特有的滑音在勋伯格的作品中象征着表现主义的先声,而拉威尔将其置于对比鲜明的速度中层层推进,舞蹈性与旋律性兼而有之,呈现出多元的艺术形态;第三首“哈巴涅拉舞曲” 源自在西班牙风靡一时的古巴舞曲。在音响的纵向色块变化与逐渐增强的音流中,低音持续浑厚而又不喧宾夺主。音乐中的情愫突然微微颤动了起来,继而形成一种“蒙太奇”式的效果,愈发辽阔;第四首“市集”中,喧闹的集市不再是装饰性的背景,其本身即是一部声景。木管音色星星点点,与主题相映成趣。在热闹、欢愉的集市上仿佛看见了衣着鲜亮的村民们往来穿梭的情景。拉氏作品中由和声所支撑的立体空间与织体相交构成的横向流动贯穿始终,因此我们可以听到“像珍珠一般”“像浪潮一般”的圆润感与纤细敏感的音色并置,声音的连续性亦可比作拉威尔艺术生命的延续性。请相信,细细咀嚼人生余味苦涩时,一切终有回甘。

若将拉威尔的作品归属为以情解意,那么下半场法雅的两部作品则是以形达意,凭借灵性、文学化的音乐语言使作曲家的艺术追求具象化。

法雅的“间奏与舞蹈”,选自民族歌剧《人生朝露》。这部作品洋溢着自由奔放的西班牙民间音乐风格。众多复杂节奏型的推动使乐句一次次涌动,弦乐组运用连续切分节奏形成的节拍强位,时而与之错开、时而与之重叠。正式进入到“舞蹈”部分后,在节奏强烈的伴奏声部衬托下,主题旋律悠扬而富有感染力;转为激动而略显沉重,调性发生变化,并移向高音区;结尾部分速度加快,情绪更为澎湃,最终在强烈的声响中结束全曲。指挥家钱骏平的处理使得弹性音响饱满、丰盈,从而异域风情浓郁。

法雅的舞剧音乐《魔幻之爱》于1915年受到吉普赛弗拉门戈舞者Pastora Imperio委约创作,后重新编配为交响乐版本,且再次编曲成为芭蕾舞剧版本,首演于1927年。整套舞剧音乐由十三个连结不断地部分组成:1.引子与场景2.山洞里3.痛苦的爱之歌4. 幽灵5. 恐怖之舞6. 魔法圈:渔夫的浪漫7. 午夜的咒语8.火祭之舞9.场景10.鬼火之歌11.哑剧12.爱情游戏之舞13.终曲:晨钟。弗拉门戈歌手玛利亚·托莱多在第三部分“痛苦的爱之歌”、第十部分“鬼火之歌”、第十二部分“爱情游戏之舞”中有着出色的表现。作为屡获格莱美奖提名的现代弗拉门戈代表性音乐家,玛丽亚·托莱多的声音好似一团鲜红色的火焰,随风摆动,西班牙民族的“血肉”深深镶嵌在她对音乐的处理中。朗诵式的叙述、唱时有力度,时而穿插着呼喊式的旷野间的诉说方式。法雅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快速的三连音、装饰音、及下滑音等音型,这对歌者的声乐唱功技巧要求极高。玛丽亚·托莱多的气息稳定,音准节奏精确,同时张力极大。她声音中的内在情感表达是她极为迷人之处,除却音乐本身的考究,作品中的歌词与叙事也极为精致而富有哲理。随着“我是让你叹息的风,我是让你沉沦的大海,正如爱情之虚幻”的倾诉,指挥家钱骏平手势利落,点线清楚而又刚柔并济。整体结构异常清晰自然,他能够迅速吸引和调动乐队的注意力,将作品中的趣致拿捏得准确又细腻。

玛丽亚·托莱多以新专辑中的《Abuelo Bigote》热情返场,将弗拉门戈舞蹈中的“clara”,采用高音击掌为自己伴奏。她音乐中的情感力度转换与演唱时的坚实、明亮的音色由此绽开来,随着歌声摆动,裙裾飞扬。

美的诠释,在于不朽。纵观整场音乐会,这无疑是民族化的旋律、与生俱来难以抹去的西班牙风情以及交响乐作品人文化的盛宴。拉威尔、法雅两位作曲家从传统与现代、神秘与世俗、戏剧性与人文性中展开对艺术本质的探求。当人们怀念、致敬且赋予拉威尔、法雅的作品以情感温度时,就与交织萦绕的历史记忆相持。我不由得感叹,“Ars longa, vita brevis.”人生譬如朝露,而艺术却永恒。


撰稿:钱玉洁

责编:段梦

摄影:国之骄子

排版:陈婧



微信二维码

商演咨询热线:010-64209692

ICP备案:京ICP备1305354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423号